消失的國界

跨越看不見的線去搶便宜。

歐洲的國界就像她的歷史一樣複雜,身為來自島國的我來到歐洲幾年後才慢慢深刻了解這件事。不同於中國的廣大平原有利於一個統一的大帝國,歐洲複雜的地勢造成的地理隔絕成就了不同的文化區塊、城邦、以及國家。各政治實體之間自古以來不斷上演著聯姻、戰爭、合約、割讓的戲碼,讓本來就相互交錯的國界又更加複雜。進入歐盟時代後,聯盟內的人員和貨品是完全的自由流通,國家間沒有實體國界畫線,開車上路沒有注意到路邊的國家告示牌的話,根本不會注意到已經出國這件事。這讓一般歐盟居民享受到的立即好處莫過於跨國去搶便宜,例如目前住荷蘭的我們會去德國買廚具和居家用品,也會從英國網路訂購玩具和嬰兒用品,這些東西都比當地的產品物美價廉。

國界穿越住家、月份決定主權

雖然實體界線已經看不到,複雜的歷史故事仍保存在崎嶇的國界中,散落四處的各國飛地就是一個實例。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荷蘭的Baarle-Nassau地區。這裡有幾塊比利時的零碎飛地,但在這飛地裡面又有荷蘭的領土,形成國中有國的現象,這是中世紀國家相互併吞以及幾百年來君主間不斷交換和買賣土地的結果。更令人混淆的是,因為荷蘭和比利時同屬歐盟沒有實體國界,人們在國界交界處蓋房子、建城鎮,讓這些看不見的界線穿梭在商店、馬路、甚至住家中。

另一個飛地形成的原因是割讓條約中漏寫的遺珠。法國境內靠近西班牙的地方有個小鎮Llívia是屬於西班牙的,起因是當初西班牙王國某次西法戰爭中失利後,割讓這一片領土給法國時簽訂的合約中只寫明割讓「村莊」,但Llívia當時的地位是「鎮」沒在割讓之列,變成西班牙在法國的飛地長達千年之久。

然而法國和西班牙的國界糾葛還不只於此。三百五十年前另一場西法戰爭後兩國締訂庇里牛斯條約,其中約定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女兒的婚事來維持和平,以及訂定位於兩國國界河中的島Faisans為中立島:每半年換一次主權,二月到七月為西班牙領土、八月到次年一月為法國領土。目前此島仍是無人島,否則難以想像島上居民國籍該如何判定。

荷蘭境內的零碎比利時飛地、飛地裡面又包有荷蘭的領土
穿越住家、商店的荷蘭比利時國界

雙語是基本、多語不稀奇

歐洲國家錯綜複雜的國界也反映在不同的語言上。跨過那條無形的國界線,人們的身分認同不一樣、語言也不一樣了。而語言的實用度跟所使用的人數呈正相關,因此小國寡民都要學很多語言,才能在複雜的歐洲各語言區間通行。例如夾在法、德之間的盧森堡有三種國語:德、法、盧森堡語分別在就學不同階段施教;西法之間的山中小國安道爾,除國語為加泰隆尼亞語外,西班牙語和法語也都通。北歐諸國和荷蘭普遍通英語,東歐前蘇聯國家則大都通曉基本俄語。

另一種狀況是國家為不同語系民族所共同建立,所以同一個國家內有多種語區,跨語區就換語言:比利時有法語、荷語、以及一小部分的德語區;瑞士有四個語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一般人除自家裡講的外會在學校至少再學一種。而各國家境內還有各種活耀的地方語言:西班牙有加泰隆尼亞語、瓦倫西亞語、和巴斯克語等;荷蘭有菲士蘭語、愛爾蘭有蓋爾語(或稱愛爾蘭語)、英國有威爾斯語。

看到這邊大概頭也暈了,還好大多數時候英語還是最普遍的通用語言,跨國搶便宜時比手畫腳也不失為有效的溝通方式。

繼續閱讀

開車在北愛

世界最難考的駕照。 去年隻身到北愛爾蘭,發現這邊沒地鐵、公車難等、只租得到半郊區的房子後,就開始跟公司抱怨說老…

歐洲職場英語大發現(I)

英文要多好才能在歐洲職場生存? 在歐洲求學、工作,語言是大多數人碰到的第一個關卡。如果是去到一個以英文為溝通語…

寶寶城市

一家五口再正常不過了。 位於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是對小baby特別友善的城市,我們出去逛街、吃飯從來沒擔心過嬰…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