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磨槍,不亮也光。行為面試的進階技巧(I)

你還在背面試模板嗎?你還在疑惑上次的面試經驗嗎?

行為面試(Behavior interview)是歐美企業及MBA學校常進行的面試形式,旨在了解面試者的人格特質、能否有效表達想法和影響他人,同時也是確認面試者具備與此企業或學校相同文化的一個方式。

常見的問題包含:如何發揮領導力、如何解決同事紛爭、如何制定並實行個人目標、個人優缺點之類的問題。歐美企業的面試官對於答案多採開放態度,答案沒有對錯,但會追問細節來了解你待人處事的方法和原則。

針對行為面試,最簡單的準備方式是照著SCAR模板(或類似模板)填空,把你之前工作上的遭遇編成小故事依序填入Situation-Challenge-Action-Result來應付各種關於行為面的考題。接著把故事背熟、找人練習、創造更多的故事,期望面試官問到你有準備的問題,期待有一場順利答題的面試。然而,這些就是臨場上陣時會遇到的狀況嗎?

這篇文章將更進一步帶你了解各種真實面試情境,以及如何做更深一層的準備。

從準備出國念書那年算起,我幾乎每年都在面試。面試官國籍蒐集到了西班牙、美國、印度、英國、愛爾蘭、德國、荷蘭、法國、挪威、日本、馬來西亞。由於選擇走經營管理的通才路線而非專業職,因此我的面試幾乎都是全行為考題。然而,心中期盼的你問我答面試場景從沒完整出現過(只有申請MBA時才較有機會出現模板考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源自文化層面、五花八門的問題,有些情境常讓來自台灣的我很難短時間可以理解。經過這五、六年來一步步摸索,且自己也有機會當了幾回面試官,從另一個角度觀察求職者的表現,才發現許多之前面試的準備方法,其實並不符合真實發生的情況。

打點個人特質 不講豐功偉業

能進到行為面試階段通常已說明了你的硬實力,舉凡學歷和過往工作經驗已經被認可,有經驗的面試官不會再問這些硬技巧的問題,也不大會依據履歷來發問。通常會像朋友聊天一樣的開場,天南地北小聊之後,針對你過往經驗的一小部分放大追問、找尋「你如何影響環境中的其他人」的蛛絲馬跡。

我一開始不太習慣這樣的進行方式,因為這是把個人放在論述的中心:「你」做了什麼事情來影響這個「環境」。另外這類面試常問到的問題是我們在台灣傾向視為個人隱私的部分,像是個人興趣、喜好、職涯目標、價值觀等等。

因此在講故事的時候,要記得以「你」為故事的中心主角,描述你的處境、你遭遇的困難、最後你的解決之道。一個面試者常發生問題是,個人在故事中的角色不明顯,難以具體化個人貢獻。例如描述了公司的處境和困難、以及整個部門一起想出來的解決辦法。這是因為我們傾向從大環境來架構故事的角度,但這種論述方式會讓沒有亞洲經驗的面試官聽不懂,找不到你「個人」的貢獻度在哪裡。

另一個錯誤是希望把挑戰講的很難、貢獻講得很大,為了是要讓聽者覺得你很厲害,這也該盡量避免。面試官有興趣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想要聽的比較會是你在處理人事的細膩程度,或如何在遇到困難時找出新方法。

繼續閱讀

日本辦公室 英文咁會通?

日本工作,不會日文怎麼生存?赴日一年多,常有人問我在這生活有沒有什麼文化衝擊?我總是回答說是也不是。跟之前待過…

食在今日

每次移居到新國家後的第一餐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因疫情關係延遲近四個月的日本外派生活終於到來,而這次等我的第一天又…

異鄉人的生存法寶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自編的異鄉人生存自保三件事:開網路、找超市、交朋友。 MBA畢業後,我開啟…

MBA Graduate Program大觀園(II)

上一篇我們看到了三個橫跨西歐、中東、日本不同地區和產業的program,此篇介紹另外三個專注於台灣和中國市場的…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