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的辦公室指南(I)

理跨商的斜槓難題。

這是一篇關於長期接受科學訓練的學生,在轉換跑道到業界從事非科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時會碰到的典型難題、該怎麼思考這些難題、以及身為科學人在職場上的自然優勢。這是根據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從小立志當生物學家、大學和研究所都是讀生科,但最後的工作和職涯志趣跟科學專業毫無關聯,甚至成為樣樣通樣樣鬆的通才,而非一開始以為的專才。這些心得應該可以對正在人生十字路口猶豫是否放棄學術這條路,或是剛開始踏入業界思考是否轉型成通才的科學人有些幫助。

開始之前必先正名。科學指的是自然科學:生物、物理、化學等一般歸納為理學院的科學,而非研究社會、組織、行為的人文科學,也非工學院的工程科目(工科理科的中心思維還是不大一樣)。商管指的是非專才的領域:業務、行銷企劃、營運、人資、採購等,需長時間與人接觸且entry level幾乎人人都可以做;非業界中科學專業的職位、非需證照的財會專業職位、也非可以獨立作業的分析類工作。

歧異點一:議題的預設立場

  • 科學- 探討什麼是唯一的真理,不會變動的
  • 商管-唯一不變就是永遠都在變,沒有什麼是最好最正確的

這大概是最明顯最有感的不同。科學是以研究「什麼為事實」為核心,所有的方法和手段都是要找出這個事實,非事實部分皆不重要也不該被大費周章討論。反映出來的就是提出的任何事情都要有證據,沒有證據的事情就只是假說,一步踩穩才能繼續下一步往核心的。哪些是可能是事實的假說以及哪些是真理區分得非常清楚,一旦混淆就會被視為不專業,必須重回學校學何謂科學方法(建立實驗組、對照組)。

而商管所使用的討論方式,比較是針對一個主題延伸出許多假設,並不存在真理或是最佳解答,不需要步步都有證據才能往前走,只要比現有方案更好的想法都值得探討。因為會議本身並不在於探究真理,所以與人互動中的那幾分鐘內重要的是,清楚表達你的觀點,以及透過辯論捍衛你的論點。

科學人在此會迷失的點主要是:為什麼大家講話都沒有根據?科學人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思考講究證據推演。但接受商管訓練的人已經習慣運用自身的邏輯和經驗來講出一套論點,而非第一時間去想要怎麼建立模型找證據。你如果是團隊中僅有的科學人之一的話,大概可以深刻感受到在會議中這兩種思維的差異。剛開始開會時抓不到頭緒、無法融入的話,可以先從檢視旁人發言背後的思維邏輯是否一致來練習,行有餘力再訓練快速理出屬於自己論點的能力來參與討論、辯論。

歧異點二:對組織運作的假設

  • 科學-組織運作就像一台機器,仔細的設計然後開個開關一切就該如同設計圖一樣跑
  • 商管-所有組織運作都是人為因素,任何一件事的推動少不了思考如何處理人的問題

這其實發生在絕大多數不同背景的人身上,只是科學背景的人可能要花更多時間來適應。學習生物學時,我們看了很多蛋白質機制,蛋白質A碰到B然後經過C通道變成了蛋白質D。如果是個可信的真理,那這戲碼永遠都不會變。你看到一個公司的組織圖,或是你理解公司各個部門的職責及各部門工作內容,可能就會以為事情就該像圖上畫的那樣走:這部門就該負責做出這個,然後成果交給那個部門,之後就應該要產出個結果等等。

但一個由人所組成的商業環境就是充滿變化。人會犯錯、人有七情六欲、人有不同喜歡被對待的方式。每個人看出去的事情都不一樣,尤其人只相信自己想看的東西,不同的人聽到同一件事情,擷取的重點也完全不一樣,這造成很多事情無法照著規畫走。所謂組織圖也好職能表也好,並不代表一件工作就會如同紙上談兵那麼順利,丟東西進去結果就會咻一下子跑出來。有了人性的參與,一切都變得非常複雜。

科學人能做的就是第一個打從心底接受它。不需要對這人性的事實多加懷疑而直接進入正題思考該怎麼處理才是最省時省力的王道。第二個就是對科學人能做的第一個就是:打從心底接受它。不需要對這類人性的事實多加懷疑,直接進入正題思考該怎麼處理才是最省時省力的王道。第二個就是:對人文科學多加涉略,看看總體經濟也好研究投資理財也罷,有心力再看看組織行為、心理學、文化比較等相關書籍,都可以讓你對現實世界的公司運作方式早點上手。如果你的目標是擔任一個單位的管理者,那這部分的功課只是初階的必修學科,以後還有一堆人性相關的挑戰在等著你。

繼續閱讀

科學人的辦公室指南(II)

那科學人的優勢呢? 上篇提到了兩個科學訓練下的學生在面對現實職場時會碰到的典型難題,這篇繼續延伸探討人生觀的歧…

跨文化的雞同鴨講(I)

一個文化由哪些面向所組成? 你覺得哪兩個文化的人交流是最困難的呢?我待的公司因為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跨文化交…

歐洲職場英語大發現(I)

英文要多好才能在歐洲職場生存? 在歐洲求學、工作,語言是大多數人碰到的第一個關卡。如果是去到一個以英文為溝通語…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