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職場英語大發現(I)

英文要多好才能在歐洲職場生存?

在歐洲求學、工作,語言是大多數人碰到的第一個關卡。如果是去到一個以英文為溝通語言的環境,英語口說能力又是更大的挑戰。但更進一步來說,這個挑戰是由哪些面向組成的呢?此篇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並提供一些學習上的想法。

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在台灣嘗試過各式各樣學英文的方式:看雜誌、請家教、上課等。而出國後的這幾年,住過西班牙、印度、北愛爾蘭、美國、荷蘭。讀書、實習和工作的語言都用英文,英語用字遣詞和口音因為這樣變得有點像拼裝車,但也因此讓我有機會觀察其他國家的人學英文的方式,以及不斷調整英文口說的學習策略。此時再回頭想以前在台灣練習英文口說的歷程,有很多"如果早知道"的想法。希望分享出來,幫助大家學習更有效率。

結論在前面:母語中文的人本來口說就是先天的弱項,我們無法跟其他母語是歐洲語系的學習者相提並論,也因此我們要更有意識的選擇自己的弱項去加強。一味追求好聽的口音、道地的用詞、精確的文法其實並不會讓口說進步多少。想要英文口說進步到最後是心態的調整,跟對方說「我聽不懂,請再說一次」比什麼練習都重要。

英文口語要能有效溝通的幾個要件:單字量、發音、構句、節奏起伏(flow)

單字量方面泛指單字和片語。英文的一大特點就是單字量特多,很多中文是一樣的字英文就會分成兩個以上,再加上兩語種之間的單字相對應非絕對一對一關係,使得學習新單字成為一輩子的馬拉松。但相反的是,太過鑽研書本上的單字片語,尤其是英語新聞,對商場上溝通並沒有什麼太大幫助,因為工作實際會用的口語和書寫用語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從看得懂、聽得懂、到實際口說能得心應手地使用那差距非常地大。基本上我會給的建議是如果以多益來看的話,衝到金色之後你的口說進步就不再是著重單字片語了。因為在台灣怎麼練也沒用,直接去實際應用的場合學習吧。

發音感覺是很容易卻又很不容易的地方。第一個原因是英文非完全表音文字,很多時候一定得聽到正確發音才知道該怎麼唸,無法完全單用看的就知道該怎麼發。再來就是英語常用的發音方式都不是中文會用到的:某些母音間的些微差異我們難以發準確、兩子音相連容易讓我們舌頭打結。這造成我們發單字音或許還可以,但整個句子發音就會很卡。所以如果你沒有一個全英文環境學習的話,我覺得稍微懂點音標對發音還是滿有幫助的。雖然網路有很多字典可以點發音,但初聽到一個母語中不存在的音還是很難一次就可以把那個音牢記下來,更罔論在口語中應用自如。

繼續閱讀

歐洲職場英語大發現(II)

毫秒之中脫口而出需要練習。 上篇講了學習英文口語面相中最基本的單字,接下來輪到口語中讓對方理解程度的影響最大的…

科學人的辦公室指南(I)

理跨商的斜槓難題。 這是一篇關於長期接受科學訓練的學生,在轉換跑道到業界從事非科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時會碰到的典型…

跨文化的雞同鴨講(I)

一個文化由哪些面向所組成? 你覺得哪兩個文化的人交流是最困難的呢?我待的公司因為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跨文化交…

迴響已關閉。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